08
2020/06
分享
寻茶,我为什么要到雪域?
发布时间:
2020-06-08 16:26
来源:
“茶马古道”是点与线的关系,从产区到销区,最活跃的地带属于交易地带,过了交易地带,准确的来说,就是点与面的关系了。草原牧区是一个面,没有边界的面,连人类引以为傲的城市都被这个面给裹挟着。雪域高原上,地理空间分布呈碎片化,为何历史上的吐蕃王朝瓦解之后,就很难再真正有效的以行政方式来统治雪域。这与地理空间特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种地理空间,在那个时期,很难有效的大规模集中赋税中央集权。
于是,在碎片化的版图中,雪域高原上自己实践出了一套以信仰为中心的政治体系。我关注“茶马古道”,更多的不是基于旅游和对考古遗存保护的视角。这方面,我并不专业,也无意和相关领域的专家争夺话语权。我更关心的是“茶马古道”的销区,在这么一个地方,连王权皇权渗透都障碍重重,喝茶这件事是怎么流行起来的。这种流行的背后存不存在某些人类性格上的共性?社会科学,本身也是科学,我们说科学饮茶,很容易就落入了科技饮茶的陷阱。科学饮茶应该要既关注科技赋能又要追问社会学的客观规律。
青海牧区的晨景
前两天,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田真老师交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高度一致。田真老师是国内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关注茶的学者。真正从宗教哲学专业跨过来,取得的成果很丰硕。较之中国民间喜欢听故事,缺乏基本的逻辑推理。从“神农尝百草”到每个中国名茶的源起都是民间传说与故事。这种叙事是群体习惯,过去如此,未来也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在这样的群体习惯里,再加上中国人习惯思考“天下”这样的宏观命题,于是对世界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臆想,对雪域也是如此。
有人说雪域高原上茶的盛行是因为文成公主,我们把西方下午茶文化的流行源头追溯到了凯瑟琳公主那里。公主出嫁,又特别是这种跨民族的公主出嫁,是一段政治婚姻。政治婚姻往往就不止是婚姻当事人的事了,而是以两个当事人为象征,形成了两个族群的大融合。据史料记载,文成公主进藏,和亲队伍更像是一支唐王朝的援藏队伍。从生产生活,手工业,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藏区很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改变,在追溯源头的时候,与这次和亲关系很大。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茶。
茶与和亲队伍一同抵达了雪域,雪域贵族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更近距离的接触到大唐茶事。这个时候,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汉族人很容易就认为喝茶这件事流行的前提已经具备了,因为吐蕃上层已经开始接纳了。回到雪域高原的地理空间,以及吐蕃王朝真正的统治方式,从上到下的流行,经过远距离的转述,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更何况,不久之后,吐蕃王朝就瓦解了。
在吐蕃王朝瓦解过程中,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文成公主带进藏区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也是屡遭劫难。事实上,也正是雪域高原的这种碎片化分布,容易保留信仰的火种。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就成为了重要的火种存续之所,但吐蕃王朝的雄风已经不再了。在这场雪域王朝的劫难中,很多东西丢失了,藏传佛教也开始有不同的教义解读与修行方式,以此形成了不同的派系。之后,格鲁派大兴,从雪域高原到蒙古高原,形成了一种蔚为壮观的信仰现象。
牧民聚居地,依然是以寺院为中心
不得不承认,雪域高原上的茶事盛行与格鲁派的流行有很大的关联。赴藏熬茶,在明朝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活动,大清入主中原之后,为了避免两个高原上的部族串联在一起滋生事端,因此对熬茶活动进行了监管与限制。追溯熬茶活动的源头,事实上是此前我们不太关注的元朝。
元朝时期,以萨迦·班智达和阔端的凉州会盟为标志,雪域高原正式纳入了中央帝国版图,归宣政院管辖。萨迦·班智达在归附元朝时对雪域高原发布的《告番人书》中还没有提到有关茶的供奉。但是,元朝前后,蒙古人军队中已经开始盛行熬奶茶。蒙古人开始信仰藏传佛教之后,入藏熬茶逐步演变成了一种布施与福田的关系。茶的嗜瘾性,以及在这种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中产生的依赖性,让茶溶解在了宗教程序中,将雪域碎片化的生活领地拼接成了一个整体。乾隆时期,六世班禅进京面圣,彼时熬茶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上层的一种仪式。藏区茶事盛行,和内地一样,与宗教有很深的关系。
茶在牧区的流行值得研究
我们再回到“茶马古道”,两宋时期,活跃的榷场茶贸易所投射的辽、金、西夏茶生活依然是效法中原。这一点我去年在新书第二章“长城内外”有做过相关论述。明朝时期是茶马政治的一个巅峰,明朝经营河西走廊,就是为了避免两个高原的串联。从当时针对河西的茶叶供给可以推测,彼时藏区对于茶的需求量已经很大了。
针对元朝,我们下足了工夫,在蒙古文献中,还藏着很多有用的信息。用历史性的眼光来看,茶马古道是一个显性的历史遗存,但本质上这只是一条运输线。就像顺丰快递怎么设计物流网络,在哪里落地一个物流站点一样。整个古道运转起来,其服务对象就是销区民众。而牧区民众喝茶的传统,就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隐性遗存。显性遗存适合讲概念、做文创、搞旅游。隐性遗存需要我们研判喜好,捕捉诉求,继续做好产品服务。我们讲传承,其实不是一味的面对遗迹去抒情,去咏叹,雪域高原上,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面貌还在,“茶马古道”已成遗迹,而茶之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