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20/05
分享
沉寂西北的茶路,归安德化之路
发布时间:
2020-05-24 15:10
来源:
从兰州到西宁,动车2小时,路在脚下慢慢抬升,从西北到雪域高原,河湟谷地是一条坦途。对于古时候而言,假如将拉萨视为目的地,并且能形成在雪域高原上的较大辐射面,那这条道不管是从安全、运量乃至效率成本方面肯定都是最优的。
和西北的一些朋友交流茶马古道,让他们深感遗憾的是,茶马互市的历史事件更多的发生在西北,西南地区借助于茶马古道这个概念,从学术概念结合产业已经有了很深的结合,并且已经发挥了经济价值。而西北地区,让这一概念先后沉寂。
位于河湟谷地的交通主干道,也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
谈茶马古道,西北与西南的最大差异可能还会体现在现实利用上。西南地区回到茶马古道的历史现场,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以及沿途经过的关隘驿站都已经成了废墟遗址,而西北地区的茶马古道只在文献中还能看到那些节点城市。历史上的那条通道被后世不断拓宽重修,到如今依然是重要的主干道。
这和河西走廊很像,那条狭窄的河谷通道是张骞、玄奘走过的通道。古道沿着祁连山麓延伸,沿途的驿站遗址还在,与古道相顾无言的是历史性形成的各种运输方式,有埋在地下的西气东输管道,有高速路、铁路、国道,有高压线··· ···在我们的公共记忆里,西北一直很繁忙,玉门的石油,隐姓埋名在罗布泊的两弹元勋,建设兵团和告别城市的知识青年,好多人都把自己的生命挥洒在了那片戈壁沙漠。
相对于河西走廊,河湟谷地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凸显,但是在连通雪域的时候,其价值不可估量。第一条入藏的铁路从这里出发,后藏的那些智者、高僧大德也都是从这里出来。在河西走廊上有两座著名的白塔寺,一座位于武威,一座位于兰州。这两座白塔寺都与雪域高原萨迦派法王有关,武威白塔寺为萨迦·班智达修建,这位萨迦派的智慧领袖正式将雪域高原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
扩建兰州白塔寺的兼理茶马兵部
在萨迦·班智达之前,萨迦派另一位法王接受即将完成欧亚大陆统一大业的成吉思汗的邀请,从雪域出发,沿着河湟谷地前往草原觐见,途径兰州不幸病逝。之后朝廷下令修塔纪念。明清时期,兰州白塔寺经过几次重建修缮。其中有一次修缮发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参与主持修缮的官员给予财力支持的正是兼理茶茶马兵部。
帝国统治时期,茶政与盐政比肩。在甘肃兰州、天水以及青海西宁都有中央派驻的巡茶御史。《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一位巡盐御史,主管茶政与盐政的御史,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手握实权,属于肥缺。在西北,我发现很多大型公益工程的建设,当地巡抚都会联合茶政主政官员一起参与。茶政官员参与其间,主要解决的就是工程经费问题。截止到目前,在我掌握的资料中,康熙年间兰州白塔寺扩建,明嘉靖年间天水伏羲庙的扩建,都有茶政主事官员的参与。
在离开兰州之前,我特意拜访了主管边销茶方面的老前辈。讲起河西茶马旧事,他语重心长。那段历史太漫长了,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好。国家民委主管的边销茶事实上就是茶马政治的延续,几百年的演变,交易双方的诉求点不断在变。当初中央朝廷以茶叶羁縻边民的设想不复存在了,从服务边民到现在边区消费升级对茶提出了更高的消费要求,买卖双方穿梭与历史与现实之间,茶的故事依然在延续,一讲起来,感觉就像是自己家兄弟姊妹之间的一些往事一样。
唐代长安城的安化门
从兰州到西宁,我打了个盹,看了几页书,列车广播里就开始通知西宁站到了。河湟谷地并不宽,出兰州沿着黄河走了一小段,紧接着就进入了湟水,湟水是黄河的重要支流。兰州海拔在1500米到2000米之间,西宁海拔2261米,湟水在几百米的落差中,由西向东奔腾而下。河谷两岸有密集的乡村和市镇聚居地,两岸良田青葱,与不远处大山绵延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1000年前,启动茶马互市开始,各族人民的驼队马队往来于河湟谷地,沿着湟水绿洲前行。茶是生命之饮,河湟谷地也是孕育生命的土地。孱弱的北宋,哪怕已经对北方和西北束手无策之际,依然还惦记着河湟谷地。因为他们明白,从这里可以走向雪域,可以俯视河西。
只是很可惜,大宋留下了太多的遗憾。那个朝代一直在创业,作为君王他们奋发进取:行新法,败安南,收河湟,改制元丰,伐夏开边··· ···却无法阻止国家衰亡;那个时代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有识之士,作为臣子,他们名震千古:韩琦、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 ···却难解当下危机。在内忧外患中,他们强化了内部整合。梅山地区在那个时代被中央朝廷接管。取归安德化之意为安化。昨天和甘肃省供销果菜茶副食品总公司的张爱农先生聊起甘肃茶马古道时他提到,在陇南有一个地方也叫安化,他问我有没有了解。事实上,对于经略天下的古典帝国而言,但凡涉及到收服强悍的边民时都会有归安德化的祈愿。唐长安城有一个安化门,寓意也是归安德化。而历史安排得最为精巧的是,让归安德化之县产茶,且从两宋开始就已经参与到了茶政治边。
可见,安化不仅仅是自己归安德化,也在协力于远方的归安德化。贯穿西北的茶之路,也是一条归安德化之路,细细想想,真可谓是历史的妙笔!
下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