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11/04
分享
安化黑茶与泾阳茯砖茶
发布时间:
2011-04-27 12:00
来源:
安化黑茶与泾阳茯砖茶
伍湘安
湖南的安化黑茶与陕西的泾阳茯砖茶有着悠长渊远的历史因缘。“安化黑茶”历史上运往陕西泾阳的是指“甘引”,即没有精制(发花)的安化黑茶;“泾阳茯砖茶”是指泾阳茶商利用安化黑茶在泾阳经过深加工(发花工艺)而制作成的茯砖茶。
千年黑茶源自安化。“安化黑茶”的出现,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856年(唐•宣宗10年),杨烨《膳夫经手录》中“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
中国第一茯砖出自泾阳。据《天下第一“砖”泾阳茯砖茶》(以下简称《天下第“一”砖》)一书记载:茯茶(散茶)在陕西泾阳的出现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茯砖茶形成及定型则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前后。
一、泾阳是“引茶”在中原的集散地
西北属寒温带草原气候,牧草丰饶,盛产马匹。马匹是古时运输和征战的最佳工具,且为不产马匹的汉民族所需。西北少数民族根深蒂固的嗜茶习惯,为历代统治者所利用,形成了有千年历史的“以茶治边”的政策。汉民族政府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增加政府财政税收,利用中南、西南所盛产的茶叶与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匹进行交易,即历史上的“茶马交易”。如在北宋时期,战事多,战马紧缺,但要想在西北地区买马,银子不行,唯有茶叶可以换马。历时千年的“茶马交易”,从唐代开始至清末结束,朝廷设有“榷茶司”、“茶马司”等对“茶马交易”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使茶叶运输通畅,朝廷还专门派军队到产茶区收茶,再押运到西北,这种实施茶马政策的军队称为“茶商军”。据史料记载,安化的龙塘寨口曾驻扎有千余名“茶商军”,保护安化黑茶的收购和运输。
陕西泾阳,本不植茶,但泾阳地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泾阳就成了“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
“引茶”中“引”是茶商从事茶叶贸易的凭证,从北宋时期最早实行卖引法。“引”又分“陕引”和“甘引”,“陕引”运往晋、陕、察、绥等省,以太原、西安为主要市场;“甘引”以兰州为主要市场。泾阳茶以“甘引”为主。“引茶”系安化黑茶毛茶的3-4级茶,均堆后,用篾篓踩成大包(每包90千克)踹紧锁口,捆篾打孔插丝茅运往泾阳。“引茶”到泾阳后,另行检作,制成茯砖茶后,沿丝绸之路运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遂形成加工制作运输中心枢纽。清道光年间,卢坤撰《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而检查之人,亦有万余。”由此可见泾阳当时茶叶生产规模之大。
二、泾阳是茯砖茶的加工制作发源地
茯砖茶内含金花,称为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
茯砖茶里的金花是怎么来的?在安化,有一个流传久远、很广的传说:明清时期最先来安经营茶叶的主要是晋陕茶商。茶商在安化收购茶叶,制成陕引(用篾篓装,每包80千克)和甘引(每篾篓90千克)运往西北,运茶途中,茶被淋湿了,茶商心里很难过,舍不得扔掉。他们到一个因痢疾横行死了很多人的村子时,村民没吃没喝。茶商想自己带的茶叶长“霉”了(实为发酵、生花),不值钱了,就送给村子里的人喝。结果,奇迹发生,喝了茶后村子里得痢疾病的人全好了。
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运输岁月中,泾阳茶商在不经意中发现茶叶在运输途中长出的“花”极大地提高了黑茶的品质,形成了“茯砖茶”独特的风味和特殊功效,“花”越茂盛,茶的品质越好,现代人称之为“金花”,是一种有益曲霉菌,生物学家定名为“冠突散囊菌”。陕西泾阳茶商在加工“甘引”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定型,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泾阳成为“茯砖茶”的发源地。
“泾阳茯茶的制作有近千年的历史”(据《天下第“一”砖》记载),很早以前就使用“安化黑茶制作”泾阳茯砖。但是,在湖南安化县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却在明末、清顺治元年(1644年)前后,有近400年的历史。
安化黑茶经陕西泾阳茶商制成了“甘引”踩成大包运至泾阳,前期运输以水路为主,后期运输则需穿过遥遥千里的崇山峻岭,靠人背马驮来完成,运输十分艰难,且不方便。1943年,国营中茶公司湖南砖茶厂(安化江南坪)在压制“安化黑砖茶”的同时,试压制了“泾砖”66箱,每箱8件,每片重3千克,试销西北,用同样的原料只是在不同地域制作,从西北少数民族反映,不如在泾阳制作的泾阳茯砖,似乎不很成功。抗日战争后,安化的茶行也曾试图在茶叶产地压制茯砖茶,却屡试不行。有泾阳人说安化制作茯砖茶“三不行”,即:没有泾阳水不行,安化的气候不行,没有泾阳的技术不行。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白沙溪茶厂(安化)破除“湖南气候和资水不如陕西气候和泾阳水好,资江水不能发花”等迷信思想,在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的指导下,在茶工、技术人员的努力下,矢志试验,反复试制,历经多年的探索,于1953年在安化就地加工茯砖茶获得成功,湖南第一块茯砖茶在安化问世,从此开创了“茯砖茶”能在湖南安化产地制作的历史。
1958年开始,安化制作茯砖茶由加工手筑茯砖进一步改为机械压制,每片砖重2千克,产品质量较前有所提高,成为 “安化黑茶”的主要产品。由于计划经济安排,茯砖茶改由新建的益阳茶厂(1959年)生产,白沙溪茶厂抽调生产茯砖茶的技术力量支持益阳茶厂生产,并全面地采用机械压制茯砖茶。目前,益阳茶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茯砖茶加工企业,白沙溪茶厂、久扬茶业、安化茶厂、安化茶叶公司(茶厂)、永泰福茶号、华茗茶厂等企业已成为制作“安化茯砖茶”的主要生产企业。
三、安化黑茶运至泾阳的茶路
明清时期,晋陕及泾阳茶商不顾路途遥远,千里迢迢来安化买茶,设茶庄、茶行、商号,将半成品源源不断运至泾阳加工成茯砖茶,以甘肃兰州为市场,再运销西地区的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及中亚各国。安化黑茶运销以湖南安化为起点,以陕西泾阳加工制作为集散地,以甘肃兰州为市场,形成了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
安化黑茶的运输方式,以船运、马驮为主,俗称“船舱马背”,亦形成了船舱马背式的“茶马古道”,是以安化为起点的茶马古道,至清末民国时期,自通公路、火车以后,则以船车运输为主。
安化黑茶的运销茶路,主要有四条:
一是安化——益阳——襄樊——泾阳——兰州线。
二是安化——益阳——武汉——郑州——泾阳——兰州线。
三是安化——益阳——安乡——宜昌(湖北)——重庆——泾阳——兰州线。
四是安化——烟溪(安化)——溆浦(湖南)——保靖(湖南)——入川——重庆——泾阳——兰州线。
四、形成和提升泾阳茯砖茶品质的基础是安化黑茶原料
泾阳茯砖茶以“天下第一砖”著称。制作“茯砖茶”工艺是关键,原料是基础,形成和提升泾阳茯砖茶品质的基础主要是安化黑茶原料。
泾阳茯砖茶分“特制茯砖”和“普通茯砖”两种。“特茯”采用纯安化黑茶三级原料,“普茯”采用安化黑茶四级原料。用安化黑毛茶制作的泾阳茯砖茶,发花茂盛,“特茯”砖面而为褐黑色,“普茯砖”砖面为黄褐色,汤色澄黄、明亮,香气纯正,有菌花香,滋味醇和,无涩味,耐冲(煮)泡。
“泾阳茯砖茶”使用安化原料,据《泾阳县商业志》载:“此项茶叶始由甘肃当局发行茶票至湖南安化各乡镇及该县所属江南等处来办。”民国时期制作的“泾阳茯砖茶”包装上就印有“泾阳茯茶,历史悠久,安化原料,传统工艺……运销西北”等字样。
《天下第一“砖”》一书记载:泾阳成为南茶西运加工转运的集散地应该始于汉,闻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时代。“南茶”主要是湖南的安化黑茶,这与安化黑茶的发展历史极其吻合。
为什么泾阳茶人却越过产茶的四川、湖北而用湖南安化黑茶作为制作“泾阳茯砖茶”的主要原料呢?是因为安化茶叶品质好。
清•同治《安化县志》记载:“唯茶甲诸州县”。主要有三个不同于其他地区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
一是安化有茶树生长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6亿年前,地球上曾发生了全球性“冰盖气候”的冰球事件,因冰球事件,便形成了极为罕见的冰碛岩。安化是世界上冰碛岩集中的地区,约占整个地球含量的85%。因“冰球事件”形成了安化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二是安化是一个神秘的大山区。山地面积占81.9%,处雪峰山北段,境内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资水贯穿安化全境,溪流网布,沟谷纵横,干流3千米以上的溪流296条,其中千米以上的有64条,高山溪峪,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三是安化地处中国产茶带的中心位置。安化地处中亚热带北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茶神秘纬度带。
这三个不同于其他地区茶树生长的环境,形成了有独特优良品质的安化大叶茶群体品种。“云台山大叶种”为1965年公布的21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是目前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系,为我国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
安化是一个出产“安化黑茶”且令人神奇的地方,是一块形成安化黑茶特殊品质原料的宝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利用安化黑茶制作的泾阳茯砖茶,发花茂盛,品质更好。
安化黑茶与泾阳茯砖茶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联,历史上泾阳茯砖茶曾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安化黑茶也促进了泾阳茯砖茶产业的发展及茶品品质的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安化和泾阳两地需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茶产业发展,安化黑茶与泾阳茯砖茶必将再创新的历史辉煌。
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作者简介:湖南省安化县人,生于1941年,上世纪七十年代任人民公社书记、区委书记;1979年调进西藏工作;1986年~1992年任安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3年~2003年元月任安化县政协四至五届主席10年;2006年12月~2009年9月任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