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0/04
分享
茶行江上,那些被遗忘的旧事
发布时间:
2020-04-20 10:06
来源:
从安化县城乘船到平口,耗时约3个小时。这是在柘溪水库修建之后,山间平湖,流水放缓,用现在的柴油动力船。进入库区航道之后,航船的行驶很平稳,但是很显然,沿岸很多居民依然是把资江作为交通主干道。从自家房门出来,一条条阶梯构造的小码头可以直接和资江航道相连。航船像乡村公交车一样,只要有码头就可以靠岸,沿岸村民进县城赶集或是办事情,只需要卡准航船的时间,甚是方便。
经常坐船的沿岸居民,与行驶于资江航线的船员相识,交流之间言语简单,和睦亲切。在两岸的山崖水畔,偶尔还能见到老旧的木结构吊脚楼。村民或独居,或几家聚居,时下处于禁渔期,但小村落与独居人家的码头上停泊的渔船无声的讲述着他们的职业。很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在撒网捕鱼的时候,与运输线上机帆船驶过的一船船砖茶无数次的邂逅过。
茶路行者沿资水行走
航路运输就是这样,会洗净历史留下的所有痕迹,如今在全国很多“古道”景区有时候还能找到几个马蹄印,几行车辙印,航道上很难留下具体的痕迹,哪怕是两岸还活着的目击者,可能都很难说清楚船上的故事。
船上的空间相对较为狭窄,活动面积有限,船员其实是一个技术活,那时候没有大坝,航道上的水流量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流速不均,航道中存在险滩暗礁。成熟的船员熟悉自己航线上的所有情况,能够比较成熟稳妥的完成运航任务。白沙溪茶厂早年间有属于自己的机帆船,船是公司的资产,但是船员得打申请在交通部门去招人。
过去,我们熟悉茶马古道上的故事,围绕茶马古道的研究已经展开得非常细致了。你比如茶马古道的主角马帮,从马锅头到马帮成员的分工,他们穿越那些深藏在密林中的通道,躲过瘴气和猛兽的袭扰,在杳无人烟的地方让一个个村落因为他们的存在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江上行船
如今,我们走进水路运茶的主干道,现场依然还是那个历史的现场,只是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年的那些场景了。但是我们可以从水路运输的视角,来总结其运输的茶叶特征。
首先是运输量大,这似乎是一个必然,马背的驮运量和船舱还是没法比。其次是运输时间与江面湿度对于茶叶内质的改变。过去,产区和销区是信息相阻的两个世界,安化黑茶有很多产品在运输途中完成了最后的一道工序。茯砖茶是在运输过程中,因为一定的湿度温度造成了茶叶内质的变化,最后长出了“金花”。
早年间千两茶制作工艺恢复的时候,工艺说明上讲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天